倾听大别山的战歌
发布人: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8-09-30   动态浏览次数:540




巍巍大别山,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在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探访诸多革命遗迹、旧址。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安徽大别山革命文物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其保护利用的现状值得思考。 526日,安徽与湖北、河南联合召开鄂豫皖三省大别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会,成立三省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络机制,进一步全面系统梳理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势在必行。


革命精神 烈火中永生

驱车数十公里,在蜿蜒颠簸的山路上一路前行,记者一行来到了金寨县汤家汇镇的“红军村”李家湾。义务守护红军村遗迹的76岁老人李经福站在高高的石阶上等候我们,迫不及待地想把一肚子的红军故事告诉大家。 “从这个村子里走出来红军战士有40多名。 ”老人回忆,这个占地只有5700平方米的村子里,当年曾有部队的报社、印刷厂、造币厂乃至枪支弹药制造厂。年轻人积极报名参军,整个村子成为红军队伍的后勤阵地。与金寨大别山区众多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相比,这里只是一个县级文保单位,却是老百姓支持革命斗争的鲜活例证。在李经福等家乡人的心中,这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地方,今天的这份荣光来自于大别山区英雄儿女当年做出的巨大牺牲。

从大别山民歌《送郎当红军》,到课本中描摹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我们知道,安徽大别山区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生过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这里孕育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等数十支红军队伍,诞生了10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大别山区现今保存的革命遗存有1000多处,县级以上文保单位近200处。主要包括重要革命事件旧址、历史人物墓葬、战斗遗址、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以金寨、岳西、六安为核心,集中成片,类型丰富。如六安市独山镇的革命旧址群由独山暴动指挥部、中共六安县委、六安县保卫局等9处旧址组成。而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有着“红军第一县”之称的金寨县,革命旧址更是丰富,全县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19处,其中红色遗址204处。 2010年以来,当地政府对全县8个国保中的6个文物点,26个省保中的14个文物点,15个市保中的10个文物点,121个县保中的35个文物点进行了全面维修,对其余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抢救性维修。红8军、15军、27军、25军也先后在安庆境内留下了战斗的足迹;红28军以岳西、太湖、宿松、潜山等山区为依托,坚持了3年艰苦的游击战争,安庆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留下大量革命文物。

目前,科学的规划编制与实施、文物本体修复和纪念场馆建设,是安徽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的基本项目。此外,各区域就各类革命遗址的维护修缮,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考证,以及周边环境、道路交通的规范整治也都相应做出统筹安排。更重要的是,像李经福这样的当地百姓,有着强烈的自觉保护意识,这是革命文物保护的群众根基。


红色基因 大时代传承

在金寨县汤家汇镇豫东南道委、道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旁边,是一所学校――汤家汇实验小学。汤家汇镇党委书记邵先成告诉我们,这处革命遗址在列入文保单位之前,曾经是当地一所学校的所在地。为了保护旧址,学校迁出,但最终一个新的学校与遗址相邻而建。遗址内静谧安详、遗址边书声朗朗。汤家汇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吴心坤和他的同学们下课后时常来到遗址附近玩耍,门前那棵历经战火依然屹立不倒的百年老树,为他们遮蔽风雨;门后那个曾经运筹帷幄指挥战斗的庭院,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想象。

革命遗址作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年少的孩子,还有更多人自觉前来瞻仰革命遗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此,金寨县当地以全境的革命旧址为基础,在县城集中开展以安徽金寨干部学院、红军广场、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红军纪念园为主体的革命遗址园集中展示,同时,对全县分成东、中、西三线,加强分散遗址的保护,打造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近50家军队和地方单位在金寨县挂牌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年以来,共有近50万人次来金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去年接待量更是达到峰值,全年接待81万人次。

为参观者讲好革命故事,金寨县尝试了新的途径。上畈村朱家湾是金寨县汤家汇镇的名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始建于明末清初,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此处也曾作为某团驻地。随着此类传统村落游人的增多,当地正在谋划将古民居与红色文化结合推广,规划一条“大别山画廊”,作为摄影家、书画家的采风基地与创作基地。金刚台,是当地人熟知一座山,山上的朝阳洞等洞穴曾是金寨红军留守部队――金刚台妇女排和游击队驻地,1935年至1937年间,工农红军曾在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如今,当地成立了“金刚之声”文化协会,发掘乡土文艺能人,创作“英雄金刚台”系列歌曲,在社区、学校广泛传唱。


历史积层 淬炼而升华

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的陈列柜里,有文字材料、书籍,更多的是红军战士们留下的珍贵遗物,给参观者以震撼的直观印象。红军医院里简陋的镊子、竹片是为受伤战士做手术的器械,炮火纷飞的场景浮现眼前;洪学智将军的一床普通的毛巾被,用了60多年,“盖”了3代人,战争背后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馆长汪家广说,为了广泛征集革命文物,他们常年登门拜访老红军或者是老红军的后代。经过工作人员数年来的努力,馆藏革命文物的数量已有4000余件,目前馆内展出1000多件,剩余3000件文物尚深藏库房,有些遗憾。为此,金寨当地正在积极努力争取建设金寨革命烈士纪念馆,与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相互补充。

如何扩大展示文物的体量,承载更多的来访者?其实不仅是一个博物馆所要思考的问题,而是正在成为红色景区的诸多革命旧址所要面临的现实。

 “革命旧址的合理利用不仅要具有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而且要有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 ”安庆市文物部门相关人士认为,很多革命旧址大多停留在文物陈列阶段,“可说的多,可看的少”,与丰厚的党史资源不相称。除了讲解和图片实物展览,缺少其他互动性、参与性的内容。和外省如“延安”和“井冈山”等红色文旅品牌相比还存在差距,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据了解,前两年,国务院先后批复《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提出将大别山革命老区建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和重要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去年,安徽出台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大独山、汤家汇等重要革命旧址保护和修缮力度,推动金寨、岳西等地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如今,经过多方的重视与协作,安徽大别山的“八月桂花”,早已遍地花开;在不久的将来,还会香飘华夏。


        (来源: 安徽日报     晋文婧/文   吴文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