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发布人: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8-09-30   动态浏览次数:1813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大别山腹地,系著名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19329月,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国民党军卫立煌部进占金家寨,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对鄂豫皖边区的统治,划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部分边区,始设县治,称“立煌县”。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9月上旬建立民主政府,更名为金寨县。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产物。    

金寨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历史上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基础深厚。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20年,境内就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24年,王明(陈绍禹)、蒋光慈在家乡传播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同年秋,中共笔架山农校支部建立,这是鄂豫皖地区最早建立的党组织之一。此后,党组织不断发展,成为领导金寨地区革命斗争的核心力量。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金寨党组织迅速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求真务实地提出并坚持了积极准备、待机而动的武装起义指导思想,发动大批共产党员捐款献枪,加快建立革命武装;安排一批共产党员打入民团内部,开展士兵运动;同时,积极建立农会组织,开展“五抗”(抗租、抗债、抗粮、抗税、抗捐)和借粮、均粮斗争。这些活动,为举行革命武装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192956日,金寨西部的南溪、斑竹园、吴家店地区爆发了民团和农民暴动相结合的“立夏节”革命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同年5月至12月,金寨西部的南庄畈、流波瞳、西镇等地,在红32师的有力支援下,先后爆发了“六霍”革命武装起义,也获得成功。鄂豫皖边区著名的三次革命武装起义中,除黄麻起义外,立夏节和六霍起义均在金寨境内爆发,从而成为鄂豫皖边区大规模革命武装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爆发地。    

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胜利后,在斑竹园、流波瞳先后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 33师。此后,又有多支红军队伍在境内组建。    

1930年上半年,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成立,并将红11军改编为红1军。继红11军的第31师在黄安改编为红1军的第1师之后,第32师和第33师分别在金寨南溪和流波瞳顺利改编为红1军的第2师和第3师,以地方革命武装为主体成立的红1军独立旅是在金寨建立的第三支主力红军队伍。红1军的组建第一次形成了鄂豫皖边区统一指挥的主力红军,在金寨诞生的红军队伍是红1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19307月,中央独立1师在燕子河地区组建,后与红1军独立旅合编为红1军第3师。19311月,红1军和红15军合编为红4军,2月在麻埠又组建了中央教导2师,后改编为红4军第12师。随着红军的发展壮大,193110月,在麻埠成立了红25军军部和第73师。同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组建。至此,在红四方面军最初组建的主力部队共7个师、1个旅、2个团中,在金寨组建的就有5个师、1个旅。随后,在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红25军的第75师、第74师先后在金寨境内的麻埠、白塔贩组建。金寨地区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    

193210月,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西征,中共皖西北道委根据上级指示,迅速成立了中共鄂皖工作委员会,并将从麻埠撤出的中共皖西北道委、道苏维埃机关及直属队,加上红27师和地方武装,在英山金家铺组建了红27军,转战于边区13个县。后根据鄂豫皖省委决定,红27军于11月底撤销番号,重建为红25军;为建立皖西北红军主力,另于19331月在麻城大畈建立了红28军。19334月,省委决定红28军编入红25军。皖西北道委当月在金寨汤家汇决定建立皖西北红军新主力,在第二、第三路游击师的基础上组建了红82师。193410月,根据皖西北道委决定,红28军在南溪吕家大院重建。这是在金寨境内继麻埠组建红25军之后,又一次组建成军建制的红军队伍。19344月,红25军和红28军在汤家汇豹子岩会师,省委决定将红28军再次编入红25军。同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红25军离境长征,北上抗日。    

在主力红军再次离境,敌人疯狂进剿的严峻形势下,中共皖西北道委又于193412月上旬将分散在金寨的革命武装集中起来,在沙河店组建了红218团。红218团共700多人,成为后来再建的红28军的主体。再建的红28军是鄂豫皖边区的最后一支主力红军。它依托金寨等革命根据地,不断将地方武装补充到主力红军中去,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    

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寨境内先后共组建了11支主力红军队伍,还先后建立了县独立团和第一、第二、第三路游击师、战斗营等多支地方武装力量,有10多万金寨儿女投身革命参加红军和地方革命武装组织,其中参加主力红军的有4万余人。金寨地区是鄂豫皖主力红军的主要诞生地和组建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重要发源地之一。    

从鄂豫皖第一支红军建立起,在根据地共经历的五次大规模反“围剿”斗争和多次的反“清剿”斗争中,金寨组建的红军队伍和金寨籍红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奋勇杀敌,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除在县境内夺取了金家寨、鲜花岭、包家畈、葛藤山、花凉亭等多次重要战斗的胜利外,还取得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著名战役的重大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一、二、三、五次“围剿”。      

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金寨组建的红军队伍及金寨籍红军将士,一部分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和骨干,经历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粉碎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等重大战役、长征三过雪山草地的艰难困苦以及西路军的惨烈征战,后编人八路军第129师出师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另一部分成为红25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转移征战鄂豫陕地区,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率先完成长征与陕北红军会师,组建为红15军团,迎接中央红军到陕北,编入红一方面军,参加了直罗镇等战役并取得胜利,后编入八路军第115师奔赴抗日前线。还有一部分留在根据地,除再建为红28军外,还创造性地组建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的便衣队,实行主力红军、地方武装和便衣队相互配合,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直至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开赴抗日战场,使革命的红旗始终高高飘扬在大别山上。    

在金寨组建的红军队伍及金寨籍红军将士,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建立了不朽功勋。建国后,已统计出在金寨籍红军中授衔的开国将军有洪学智等59位,金寨县成为全国第2大将军县。另有丁国钮等110多位省军级干部和400多位地师级干部走上领导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岗位,全国五分之一以上的开国将军和数千名高级领导干部在金寨参军、战斗和工作过,金寨是革命将领的摇篮。    

金寨籍红军历经无数次战役战斗,大多血洒疆场,献出了宝贵生命。同时,在错误的“肃反”运动中,使周维炯、桂伯炎、肖方等一大批金寨党组织和红军的创始人、领导人蒙冤被害,给红军和革命事业及金寨的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在红军和根据地创建发展过程中,国民党军队和反动民团先后进行的多次大规模“围剿”和反复的“清剿”、“驻剿”,使金寨苏区遭受了敌人惨绝人寰的反复疯狂摧残。詹谷堂、刘仁辅、桂月峰、沈仲华等许多革命干部和红军家属被捕,遭受敌人枪杀、刀砍、斧剁、刀铡、活埋、挖心、穿鼻、火烧、分尸等极其残忍的杀戮,先后有8万多名革命干部群众被屠杀、活埋和折磨致死。大批妇女被凌辱、拐卖,村庄几度变成废墟,田地荒芜,基础设施毁坏殆尽,许多地方成了无人区,使金寨的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留下了极其严重的战争创伤。    

金寨现在册的革命烈士有10500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县团级的革命烈士就有500多人。还有许多难以统计的无名烈士长眠在金寨和祖国各地,金寨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    

金寨红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统一和保卫苏区建设苏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95月红32师成立后,在创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同时,东进皖西,同红33师并肩战斗,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并不断扩展,使之与豫东南革命根据地连为一体。红32师还南下鄂豫边,使豫东南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展,与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相联结,从而使鄂豫皖边区革命形势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中共中央据此做出了建立统一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决策,使鄂豫皖三省党组织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夙愿变成了现实。此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三个特()区中,豫东南和皖西北两个特()区机关在金寨境内办公。金寨地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地,也是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的中心要地。    

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设过程中,金寨苏区建设具有建立时间较早、坚持时间长、保存面积大的特点。金寨苏区党政军组织始终比较健全并积极发挥作用,在国民党军队和反动民团反复“清剿”而极为艰难的情况下,皖西北和豫东南地区所保存的红色区域主要集中在金寨境内。    

党和红军始终把根据地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七邻湾会议推动了皖西革命根据地建设,金家寨地区成为根据地建设的典范。土地革命的开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工农商贸各业长足发展呈现勃勃生机。红军公田制度的实行和《森林办法》的制定、列宁小学和红军医院的兴办、红色邮局和特区苏维埃银行的设立、丰富的文化活动开展和《八月桂花遍地开》歌曲的诞生、金家寨和麻埠两个飞机场的修建以及铸币厂的建立等等,形成了金寨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特色,是根据地发展成熟的标志。    

金寨人民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感情,有10多万人踊跃支前,全力支援红军作战,积极救治伤病员,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使金寨始终成为红军队伍的主要扩充地、军需物资的重要补充地、休整养伤和开展游击战争的稳固立足地。    

金寨红军和金寨人民以矢志不移、百折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为中国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红军精神代代传,革命沃土多华章。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安徽省工委、中共鄂豫皖区委机关和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均设在金寨,金寨是国共两党领导抗日民主救亡运动的军政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等领导同志在金寨指挥作战,金寨是解放战争的后方根据地。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根治淮河水患,确保下游豫皖两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良田旱涝保收,国家在金寨境内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金寨人民又做出了淹没10多万亩良田、10多万亩经济林,淹没金家寨、麻埠和流波三大重镇,自我安置移民10多万人等巨大奉献。    

红军精神是永放光芒、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在红土地上创新拼搏的金寨人民。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