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暑期,皖西学院组织学生组建党史学习实践团队到六安市金寨县开展了以“感悟红色底蕴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周的时间里,队员们用行动追寻内心渴望的答案,体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真正含义。
学史明理:忆往昔,用脚步丈量红色热土
队员们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把理论学习和实地参观相结合,通过听取金寨县党史县志馆的专家讲座系统了解金寨县的光荣革命史,通过现场阅览金寨县革命和发展时期的珍贵档案材料感受历史长河中如同浪花般的一个个动人故事。在实地参观学习中,无论是洪学智将军故居的茅草棚和黄泥墙,还是立夏节起义纪念馆的民兵宿舍、小祠堂,都安静地向队员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映射着中国共产党如红日般的百年光辉;无论是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老照片,还是红色电影纪念馆里的老电影、老机器,都鲜活地向队员们诠释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成功背后的历史规律、展现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民族百年历程中绽放的真理光芒。

学史增信:看发展,以感恩体会红色成就
红色底蕴也铸就了时代的发展成就。队员们在活动期间来到大湾村,认真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专题宣传片,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扶贫调研座谈会会址。他们一路走一路看,体会着大湾村五年来的新变化、新发展,见证着大湾村五年来的脱贫成效,感受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人民和贫困群众的关怀。数年时光悄然划过,依山傍水的大湾村建立起漂流、民宿、茶叶、菊花种植等一系列旅游产业。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风景优美、游人如织的明星村,交出了一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亮丽答卷。在和村民们交流时,队员们被他们感恩而自信的目光感染了。队员们明白了,大湾村的巨变沐浴的是党和国家关心关怀的和煦春风,依靠的是党和国家富民惠民的好政策,而这正是我们信心百倍的源泉。

学史崇德:寻传奇,携敬仰访问红色人物
在实践活动期间,团队还分别采访了金寨的徐海清爷爷和王凤奶奶。徐海清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王凤奶奶随丈夫参加过渡江战役。访谈中,两位老人的奋斗精神和坚定信念让队员们备受感染,他们的革命经历和朴实话语更让队员们潸然泪下。一段段故事、一枚枚勋章、一道道伤疤,让队员们明白了何为大义、何为大德。团队队长、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的周子怡同学感慨地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为国为民方为大义,无私无我方为大德。”在后来的交流会上,队员们也纷纷表示,正是因为有千万个革命前辈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延续,才熔铸成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

学史力行:谈感悟,立常志奔向红色未来
一周时间的学习和走访,让百年红色底蕴的积淀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在队员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队员们白天学习,晚上总结。每天都会结合学习的内容坐在一起畅谈感悟,还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达内心的振奋。在交流中,队员们谈到了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新认识,谈到了对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新体会,也谈到了对革命前辈的敬仰和崇拜,谈到了听前辈故事时自己眼中泪花的含义,更谈到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未来。队员们说,要让自己的梦想紧紧拥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让自己的未来紧紧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未来,在建设美好家园的追梦路上砥砺前行,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

近年来,皖西学院不断深化共青团改革,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在社会实践中增强青年的担当意识。2021年暑期,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感悟脱贫攻坚历史性成果等主题,皖西学院组织45个团队奔赴省内外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实践访学的收获,还是义务支教的付出,亦或是正能量的传递,都为江淮大地的夏日阳光增添了一抹亮色。
(李新新 夏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