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往事(二)
发布人: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05-02   动态浏览次数:230






第二篇   除夕活捉岳葫芦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皖西大别山地区曾经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土匪,名字叫“岳葫芦”。其人手段残忍、作恶多端,他以霍邱为据点,活动在鄂豫皖三省20多个县市,所到之处烧杀奸掠无恶不作,长期为害一方,老百姓苦不堪言,对他既恨又怕,一提起“岳葫芦”,就像遇到凶神恶煞,吓得三岁小孩都不敢吭声。

 “岳葫芦”真名叫岳岐山,曾化名张道生、邱传义,原籍在河南潢川,先后迁居到河南固始、安徽霍邱和淮南一带生活过。

据传,他自幼习武,身手敏捷,能够登高上房、飞檐走壁,双手打枪、百发百中,他体态黑粗、腿短善跑。

因为先后投靠过日本人和国民党,也向共产党假意投诚过,十多年时间里,他见风使舵,反反复复,左右逢源,就像一个扳不倒的“葫芦”,因而得一个绰号“岳葫芦”。

岳葫芦早年为了“躲壮丁”,长期流浪在外,后投奔土匪许志凯正式落草为寇,他们经常在霍邱、固始两县边界从事抢劫活动,但是不久后,这股土匪就被国民党政府军击溃打散了。

这股土匪被打散以后,岳葫芦纠结几个土匪潜到霍邱县茶庵子,遇到一个国民党军官,抢得手枪一支,受到了国民党政府通缉。

此时,岳葫芦的姐夫又给了他3支长枪,于是,岳葫芦便自立门户,开始单独组织土匪武装,经过几次抢劫敛财以后,他的队伍也逐渐壮大,匪众很快聚集到20多人枪。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通缉,同时也受到其他地主武装的攻击,岳葫芦于1944年在淮南田家庵投靠了日伪军,当上了汉奸稽查队长,与日军同流合污。

这期间,岳葫芦依靠日军,到处收罗各地土匪武装,大肆抢劫,残害人民,土匪武装很快扩充到500余人。

抗战胜利后,岳葫芦开始投靠国民党,先后被国民党委任为“霍邱自卫军第四大队大队长”、“自卫军第一营营长”、“淮河挺进支队司令”。

投靠国民党后,岳葫芦更加嚣张,他们公开打家劫舍、绑票勒索,还经常残害我党员、干部,攻击我们新生的区乡政府。

一次在霍邱的茶庵子,岳匪利用人多势众,攻击我军独立团四连,杀害干部战士30多人;同样是在霍邱陈棚子,岳匪一次活埋我干部、党员和群众24人;围攻长集区政府,杀死了区长及以下干部37人;在六安高店乡曾抢劫粮食10万多斤;在金寨县一次抢劫群众40余家。

这时的岳岐山,已经完全丧心病狂,岳匪窜到哪里,哪里的干部群众就要遭殃。

19499月,鄂豫皖三省开始大规模剿匪活动,第一次剿匪,我部队冒充另一支土匪团伙与岳葫芦汇合,突袭叶集镇的岳匪老窝,打得岳匪四处逃窜,死的死,伤的伤,遗憾的是,最后还是让狡猾的岳葫芦逃脱了。

后来,又经过数次的清剿和抓捕,到了1950年的夏秋季节,岳匪的队伍基本被消灭殆尽,岳葫芦成了光杆司令,经常一个人东躲西藏。

但是,由于岳葫芦为匪多年,阴险狡诈,反侦察、反追捕能力都很强,一年多来,始终没有抓住岳葫芦,为了捉拿这个顽匪,县、省乃至华东局都向全国发出通缉令。

1951年春节来临之际,我侦查人员找到了岳葫芦的小老婆,在其住处搜出岳葫芦的一封来信,得知他隐藏在寿县板桥集许家圩子的一个碉楼里。

于是,公安干警迅速制定抓捕计划,决定在除夕之夜,包围许家圩子,活捉岳葫芦。

当除夕的鞭炮“噼里啪啦”响起的时候,岳葫芦的心放了下来,心想大过年的,共产党干部也要过年,不可能这时候来抓他。

哪知道,这时部队战士和公安干警早已埋伏在了碉楼的周围,抓捕开始后,岳葫芦凭借碉楼优势和精准的枪法负隅顽抗,致使多名指战员负伤,其中28岁的赵邦安,受伤后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眼看情况危急,部队下令架起重机枪,集中火力,猛射碉楼,瞬间碉楼被打得摇摇欲坠,眼看碉楼就要倒塌,岳葫芦这才不得已扔出枪支,走出碉楼跪地投降。

1951429日,人民政府在六安城关南门外,召开万人公判大会,随后对岳葫芦等一批罪犯执行枪决,血债累累的土匪岳葫芦,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至此,以六安地区为中心的剿匪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作者: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