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英模——王青士
发布人: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06-21   动态浏览次数:135



革命一定会成功”

 ——王青士


王青士在沈阳出生并度过了童年,后回老家安徽霍邱。“五四”运动前夕,考入霍邱县立高等小学。1920年毕业,赴北京求学,加入北京美术研究会,学习造型艺术和摄影技术。后考入北京东总布胡同俄文法政学校,在瞿秋白的指导下,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逐渐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不久,参加改组后的国民党左派组织,积极投入反帝爱国革命斗争。


(王青士烈士)


 1924年秋,孙中山到北京与段祺瑞军阀政府谈判。与北京学生列队到前门车站欢迎。参加了促进国民会议和纪念孙中山逝世的活动。在纪念京汉铁路“二七”惨案周年活动中,他和北京各校学生一起走上街头到处募捐。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要求收回旅大,取消“二十一条”卖国条约的爱国运动中,多次参加游行示威,立场坚定,表现突出。1926318日,参加李大钊在天安门举行的“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大会”,走在队伍前列。当游行队伍来到东四牌楼北面三条胡同口时,“执政府”蓄意残杀爱国学生。镇定自若,指挥大家撤退,后愤然中途退学。从北京转往上海,后回到家乡,在霍邱县城开了一家“开明书店”,作为开展革命活动的秘密场所。

 192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霍邱县委的领导下,霍邱县农民协会成立,打击了地主豪绅反动气焰。1928年任霍邱团县委书记,负责在城北新店铺一带散发传单。727日晚,率领同志在霍邱县境内纵横200余里的集镇、乡村,到处贴满“打倒土豪劣绅”“苏维埃万岁”的标语,使霍邱反动政府大为震惊。由于身份已暴露,遂赴上海。1928年冬从上海来到北平,找到了党组织,被编入北大支部的党小组。党组织指示他到鲁迅先生创办的“未名社”工作,以公开职业掩护党的活动。擅长绘画,经常为“未名社”的书刊设计封面,或为出售的书刊做宣传广告。由于设计的封面立意新颖,独具一格,深得鲁迅先生的赞赏。还负责沙滩一带的共青团工作,经常夜出活动,很晚才归。为了避免敌人嫌疑,经组织同意后,辞去“未名社”的工作。

 1929年冬,调任北平团市委书记。为提高团员青年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适应斗争需要,培养先进骨干做出大量工作,被称为“永远的革命乐观派”。19305月,中共顺直省委任命他为中共山西特别委员会书记。深入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坚持白色恐怖下的艰苦斗争。193011月底,由太原调到天津,任中共顺直省委委员。12月初,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和青岛市党的组织,遭敌人严重破坏。和张含辉、吴亚鲁等迅速组织了中共山东省临时委员会。化名汪秋实,任省临委组织部长。128日先后赴濉县、寿光、青州、广饶等县和烟台巡视,检查各级党组织的工作,传达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决议,布置各县农民组织暴动,开展鲁北土地革命,以支援南方各省苏区工农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19311月,代表中共山东省委到上海参加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由于共产国际的操纵,王明篡夺了领导权,造成四中全会的分裂,他对王明及其追随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7日,因叛徒出卖,上海工部局老闸、江湾捕房一齐出动,袭击了上海市汉口路222号的东方旅社。和赵少雄、冯铿等11位同志先后被捕。后被引渡到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敌人用尽各种酷刑拷问,始终英勇不屈。上海党组织曾多方设法搭救,均未能使其获释。27日深夜,被秘密押至敌警备司令部后面的荒地。他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身中数弹,壮烈牺牲。